<span id="bbezu"><video id="bbezu"></video></span>
  • <span id="bbezu"></span>
    <center id="bbezu"></center>

    1. <progress id="bbezu"><noframes id="bbezu"><progress id="bbezu"></progress>
    2. 返回舊版

      以開拓創新思維發展開放型經濟 構建內陸開放高地

      《中原智庫》(2020)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2021-01-20

      新時代的開放,是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開放,是高質量導向下的開放;新時代的開放,開放理念、開放布局、開放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開放的趨勢性變化和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好“開”與“放”、“質”與“量”、“內”與“外”、“進”與“出”的關系,切實提高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從求新上著眼、在爭先上落筆,做到統籌兼顧、綜合施策。  

      一、明確戰略方向  

      第一,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全面融入和深耕“一帶一路”市場?!耙粠б宦贰笔切聲r代中國對外開放的總抓手,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河南對外開放要在全國“一帶一路”大框架下謀劃,我們的“四條絲路”要與“一帶一路”有效對接,“米”字形高鐵網要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從而使古老的絲綢之路重現河南人繁忙的身影,實現“陸權回歸”。要大力推動民航、鐵路、公路“三網融合”,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國際陸港)“四港聯動”,充分發揮協同效應。要以更加主動的姿態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高層次、多維度的開放合作,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帶動高水平開放發展。要充分發揮區位、交通、政策疊加等多重優勢,加快構建和完善現代化綜合性的集疏運體系,大力推進樞紐設施、樞紐產業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引導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高端經濟資源要素向河南省聚集、融合,并產生放大、擴散效應,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競爭優勢,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第二,要深度推進“四路協同”。近年來,河南形成的陸上、空中、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在全國獨具特色。我們還要借鑒全國各地經驗,深度拓展經營“四條絲路”:“陸上絲綢之路”要擴大中歐班列貨物集散范圍,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運營水平;積極學習新疆、西安、四川、重慶等地的做法,以更多的當地產業發展與優惠政策支持,全面提升中歐班列(鄭州)的運行質量和規模,進一步開通鄭州到歐洲其他國家與東南亞各國的新線路,提高全省經濟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相互融合度?!翱罩薪z綢之路”要增強輻射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鄭州“天下之中”的區位優勢,加快建設鄭州機場第三條最具特色的貨運專門跑道,擴充鄭州航空港的貨運優先優勢,搭建全球高端貿易的橋梁;積極推進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做大做強鄭州—盧森堡亞歐國際航空物流“雙樞紐”?!熬W上絲綢之路”要進一步提升通關服務水平,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推動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建設;不斷創新體制機制,以“1210”模式進一步完善功能為支撐,力爭讓鄭州“中大門”的政策開放紅利惠及全省更多地方,把當代“萬國博覽會”開到更多百姓家門口?!昂I辖z綢之路”要建設海鐵聯運國際國內大通道,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銜接,推進內河水運與沿海港口無縫對接等??傊?,要把“四路”建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推進、市場運作,并強化政策互通、設施聯通、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形成優勢互補、攜手并進的良好態勢。  

      第三,要抓好龍頭,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帶動開放全局。要做強鄭州這個“脊梁”,主要體現在:充分發揮鄭州交通樞紐優勢,加快開放平臺國際化;發揮城市后發優勢,加快城市形態國際化;發揮要素稟賦優勢,加快推進產業國際化;發揮中原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文化交流國際化;發揮敢干肯干的精神,加快營商環境國際化;發揮“綠城”基礎優勢,推進人居環境國際化,以國際化為引領加快鄭州高質量發展。要擦亮城市名片,做好“動”“靜”文章,做強“樞紐”、扮靚“黃河”,打造屬于自己的“勢”。在建設中,要堅持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朝著建設“三中心一樞紐一門戶”的目標扎實邁進,展現國家中心城市的擔當作為。要加快推動“米”字形廊道上的節點城市參與到鄭州核心功能體系分工,推動中西部地區成為鄭州市廣闊的經濟腹地。要積極創造條件,在中國(河南)自貿區的基礎上申建河南自由貿易港,以進一步強化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通,提升河南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  

      第四,要大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結合河南優勢產業與貿易比較優勢,著力圍繞大項目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一方面要篩選“一帶一路”沿線與河南省存在合作潛力和合作優勢的國家,實施重點開拓,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要精選省內具有競爭優勢的重點產業和企業,積極引導,形成示范,著力打造一批互利共贏的“雙向”投資重大項目。要以市場機制為導向,推進商業化運作模式,重點堅持市場化導向,爭取較高的投資回報。要堅持既“走出去”也“引進來”。在“引進來”方面,要總結推廣鄭州市引進富士康科技工業園的經驗,著力前瞻性謀劃,在“備課”上下足功夫,追求多層次間協調和多目標間平衡,采用柔性措施,以情感、以真誠助推合作。在“走出去”方面,要總結推廣宇通公司的“古巴模式”,既全流程“走出去”,又全方位市場再構建;對“走出去”建設“工業園區”和“經貿園區”的企業要加大支持力度。要善用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地瓜理論”,鼓勵支持優勢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購買資源礦山、投資建廠、收購股權、承攬工程,總結推廣洛陽鉬業的經驗。要在穩住貨物貿易的同時,大力發展對外商務、運輸、旅游、教育、勞務輸出等服務貿易,積極吸收利用外資,擴大對外投資。  

      第五,要超前謀劃打造EWTO鄭州總部。EWTO(世界電子貿易組織)是一種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新組織,其作用是可以促進、組織和協調發展國際電子商務貿易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彰顯著爆發力、生命力和競爭力。但EWTO并不是要替代WTO,而是與WTO一起更好地促進國際貿易的均衡、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河南在積極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的同時,應充分借鑒聯合國紐約總部、達沃斯論壇“博鰲論壇”、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的思路、經驗和做法,建設EWTO鄭州總部。這是將來河南對外開放的一個戰略制高點,對于鄭州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服務國家戰略,特別是對擴大河南對外開放、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促進跨境電商長足發展、打造鄭州國際商都、引領全球貿易規則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打造平臺通道  

      第一,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把區位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交通運輸作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著企業區位選擇、產業空間布局、區域和城市興衰。要構建以國際航空、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輻射全國、鏈接世界、服務全球的國際綜合樞紐。要依托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強化與海港功能對接,促進多港聯動發展;依托鐵路、民航干線運輸通道,完善提升現有鄭州機場、鄭州東站、鄭州站客運樞紐功能,加快建設鄭州南站高鐵客運樞紐,實現4個樞紐無縫化銜接。要統籌推進鐵路、公路、航空和網上“四路”建設。深化鄭州和盧森堡“空中絲路”戰略合作,優化通航點布局,加密國際貨運航線航班,推動新開洲際客運航線;推進“中歐班列(鄭州)+”建設工程,加密往返班次,拓展新的線路,推進河南省區域中心城市及其他有條件的省轄市建設中歐班列(鄭州)貨物集散中心;開通至國內主要港口的海鐵聯運班列,推動內河水運與沿海港口無縫銜接,全面對接“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加快構建高效泛在的信息網絡體系。信息網絡是推進開放發展的神經系統,河南要按照國家信息化和“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加快建成區域互聯網交換中心和連接國際通信出入口的高速通道,打造通達世界、國內一流的現代信息通信樞紐。要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建設高速便捷無線接入網、大容量智能骨干傳輸網、海量數據處理系統,大規模部署和商用下一代互聯網,加快5G商用步伐,推進與公眾通信網、廣播電視網業務互聯。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快建設引進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應用服務網絡,加快政府數據開放,擴大行業應用,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加快構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化、分布式、智慧化社會治理信息系統,聚焦網絡強省建設,實施一批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項目。要積極推進千兆城市建設,持續實施鄭州直聯點提升工程,加快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二期、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一期等重點項目建設,鞏固提升河南信息集散中心和網絡交換樞紐地位。要重點圍繞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創業創新、先進制造、現代農業、金融創新、便民服務等領域,以及環境、交通、養老、醫療等方面,全面拓展互聯網與各領域融合的廣度與深度,推動河南成為國內“互聯網+”發展熱點地區。  

      第三,加強通道支點建設,進一步提升開放平臺優勢和功能。在新亞歐大陸橋東段經濟走廊上,河南鄭州、洛陽、開封等一批區域中心城市都是其重要節點,基礎設施良好。河南要進一步加強支點建設,發揮各類口岸作用,建設海外倉及物流分撥中心。要圍繞“四港”建設打造國家航空、鐵路一類口岸、中歐班列貨運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建設多式聯運集疏中心,努力實現航空、鐵路、公路、海運一票通關,不斷擴大貨運覆蓋面,把河南建成覆蓋中西部、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內陸型國際物流中心。要加快完善公鐵、鐵海、陸空、空鐵聯運服務規則,加強運輸箱體、安檢標準、操作流程、數據信息、管理體制等標準銜接,建設全省統一的多式聯運運營服務平臺。要創新“卡車航班”運營模式,建設高效共享的卡車集散網絡。大力發展物聯網和冷鏈物流產業,推進航空物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快遞物流、供應鏈物流、智慧物流等產業建設,推進建成東聯西進的陸路物流通道。要不斷深化大通關改革,推動通關與物流“并聯”作業,推行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實施無紙化審批、聯網核放等便利通關措施,大幅壓縮通關流程和辦理時限。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機構與河南省深度合作、結果互認,進一步做大做強鄭州—盧森堡航空“雙樞紐”,提升中歐班列運營水平,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推動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建設等。  

      第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創新要素開放合作。堅持以集群、創新、智慧、綠色發展為方向,以創新能力發展為第一動力,加快實施產業聚集區提質轉型創新工程,不斷增強創新發展、基礎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等能力。要加快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國家級高新區為核心,統籌創新空間布局,積極推廣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探索建立創新資源統籌協調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創新與資本對接、人才服務工作等新機制,將示范區建設成為體制機制改革先導區、開放創新技術轉移集聚區、產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和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要充分發揮示范區的開放合作與創新優勢,以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為重點,建立健全技術轉移體系,形成跨區域、跨領域、跨機構的技術流通與轉化新格局,為擴大開放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要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中國與中東歐“16+1國際合作”網絡,促成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示范區落地轉化;加快中外科技城、物理研究院等重點合作項目建設;支持國家科研院所、“雙一流”高校、中央企業所屬研究機構等在示范區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建新型高端研發平臺;加快鄭洛新·中關村雙創基地建設,探索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要加強各類引智平臺建設。扎實開展海外名校英才回歸、海外智力中原行活動,吸引一批戰略性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來豫發展;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特色學科,辦好中外合作辦學;加大高校研究院、人才培養基地、技術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力度,賦予新型研發機構相關方面的自主權;建立與國家級研發機構合作機制,建設國家級高端研發平臺;建立完善省科研設施與儀器共享服務平臺,推動資源開放共享。要加強技術創新開放合作。推進中外產業園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項目;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優勢產能、優質裝備、適用技術輸出,鼓勵和引導“走出去”企業返程投資等。  

      三、建立支撐體系  

      一是政策支撐體系。要認真梳理、整合國家對于促進“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地區崛起和河南承擔的國家發展戰略中有關擴大對外開放給予的優惠政策、先行先試權等,予以深入研究,建立形成一套具有河南內陸開放高地特色的大開放優惠政策體系,同時要對這些優惠政策用好、用足、用活。要研究制定吸引國外企業地區總部或功能性機構落戶的大力度鼓勵支持政策,完善和嚴格執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減少或者取消外商投資準入,推進貿易便利化,縮短辦證、許可獲批時間,完善進出口通關、審價、征稅等便利化措施,吸引跨國公司在鄭州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鼓勵在河南投資的跨國公司增資擴股、擴大投資規模。要建立貿易轉型升級機制,拓展外貿載體與方式,培育新的外貿業態和功能,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利用外資方式多樣化,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及物流、商貿、旅游、醫療、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服務業產業。  

      二是科技支撐體系。要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平臺,大力引進和建設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推動產學研政金創新鏈協同發展,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經濟,建成國家重要的創新創業中心。要強化外部創新資源輸入和整合,在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保持持續的領先能力,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通過品牌和營銷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轉化,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形成新的優勢。要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科技園區等平臺,構建“政、產、學、研、金”等多部門參與的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推動創新型經濟快速發展。要大力引進龍頭型企業、關鍵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團隊,強化與國際和沿海地區創新資源、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合作,大力研發前沿產品、終端產品、空白產品,推動企業由原料供給向精細生產轉變、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推動形成原有產業集群做強、新型集群培育做大和區域集群協同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河南省在裝備制造、食品、新型材料、電子、汽車等產業集群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要加大創新投入,努力攻克一批優勢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  

      三是人才支撐體系。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開放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引進、培訓、培養、鍛煉等途徑,形成一支領導開放的干部隊伍、主導開放的企業家隊伍、推動開放的人力資源隊伍。要統籌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結合各類開放平臺的體制機制創新,在引才蓄能、養才培能、聚才擴能上下功夫,重點引進培養一批熟悉國際商務、金融、物流、法律、財務等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建設面向國際化的人才服務體系,改善外籍人才居留與通關政策,制定企業引進緊缺人才支持政策,鼓勵海外留學生來河南入學、創業就業,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人才流動機制,實現人才在河南的充分利用。采取有力措施,重點吸引國際國內頂尖大學的分支機構落地,搶抓國家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機遇,制定實施覆蓋科研生涯各階段的人才引進計劃。同時要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優質的服務環境,使人才愿意來、留得住、能出彩。注意加強城鎮居民就業培訓和農民工勞動技能培訓,培育出一大批懂技術的產業工人,把高素質勞動者作為吸引外來企業、增強投資者信心的品牌來打造。  

      四是考核保障體系。要樹牢鮮明的工作導向、用人導向,鍛造過硬本領,不斷提高運用國際規則、開拓創新、服務協調的能力。要統籌實施重大人才工程、鄉情引才工程,在引才蓄能、養才培能、聚才擴能上下功夫,強化人才保障,努力開創高水平開放新局面。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制度,諸如運行機制、政策扶持機制、工作機制、預警機制、信息公開機制、監管機制、績效評估機制等,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大開放的目標考核、評價、激勵和約束體系,明確考核范圍、考核對象和獎懲措施,真正達到以考核促開放,以考核促發展的目的。要創新管理機制、招商引才機制、要素保障機制,激發強大的開放活力。  

      四、強化自我優勢  

      第一,要強基礎。首先,要高質量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際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等“五區”,加快推進鄭州市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推動航空經濟、跨境電商、口岸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將其建成具有強大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中心。要加大推進政策、人才、科技、資本、資源等要素在“五區”之間形成互動聯動格局和優勢疊加效應,充分發揮其戰略開放平臺作用。其次,要在發展中高端產業上狠下功夫。站位全國開放發展30版本的時代高度,整合我們的產業資源、創新資源和金融資源,集中力量把河南省已經有一定發展優勢的智能手機、中鐵盾構、許繼電氣、宇通客車、森源重工、金剛石制品、數控機床等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真正讓代表中原品牌的中高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形成更大優勢。再次,要大力實施“名品”“名企”“名家”三名戰略工程?!懊贰惫こ讨攸c是在電子信息、服裝服飾、食品、現代家居、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消費品和服務業領域,發展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打造一批品牌“航母艦隊”?!懊蟆惫こ讨攸c是鼓勵河南省龍頭企業發展總部型經濟,積極引進世界500強的區域總部和中國500強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總部,支持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形成一批跨國公司?!懊摇惫こ讨攸c是實施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中小企業培訓工程,培育熟悉國際國內市場、精通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知名企業家隊伍。  

      第二,要堅持以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為引領。大力引進龍頭型企業、關鍵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團隊,強化與國際和沿海地區創新資源、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合作,大力研發前沿產品、終端產品、空白產品,推動企業由原料供給向精細生產轉變、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推動形成原有產業集群做強、新型集群培育做大和區域集群協同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河南省在裝備制造、食品、新型材料、電子、汽車等產業集群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力推動“四路協同”“五區聯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鼓勵開放平臺在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分工協作、共生互補。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樞紐經濟。充分發揮河南省區位、交通、政策疊加等多重優勢,加快構建和完善現代化綜合性的集疏運體系,大力推進樞紐設施、樞紐產業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引導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高端經濟資源要素向河南省聚集、融合,并產生放大、擴散效應,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競爭優勢,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第三,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聚勢勃發。要以加快發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加強科技資源整合集聚和開放共享,著力建設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示范區,支撐引領全省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要加快推動開放式創新,深化“省、部、院”合作,支持省外科研院所以及創新型企業到河南設立技術研發機構、建立轉化基地,推進技術創新轉移,構建覆蓋全省、對接省外各類創新主體的轉移網絡,積極探索外資研發機構納入河南區域創新體系的方式,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研究基地。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動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機器人、儲能和動力電池等產業向國內一流水平邁進,瞄準技術變革速度快、顛覆經濟模式潛力大的重大技術,加快發展基因檢測、物聯網、智能微電網、增材制造(3D打?。?、人工智能等產業,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四,要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要積極推進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壯大國際化公司企業,培育國際化產業園區,搭建國際化合作平臺。要積極對接國際化市場規則,在市場準入、業務經營、投資服務等方面營造高度開放寬松的投資環境,在企業注冊登記、許可證授予、人才引進、融資等方面加強與國際規則對接,推進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營造公平的準入環境,吸引更多的國際性組織、國際商會和國際經貿促進機構落戶河南。要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強筋壯骨,支持鋁工業、煤化工、冶金建材等企業到海外投資建設原料基地、加工基地、營銷渠道等,全面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省內裝備、食品等優勢行業的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強強合作等途徑,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構建國際營銷網絡,加快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推動農業開放合作,加強與歐美、澳大利亞、以色列以及中國臺灣等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創建出口示范基地和海外生產基地。  

      第五,要強化區域合作。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度開發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找準交流對接點、產業契合點,建立高起點、寬領域、長期性的戰略協作,加大引資、引智、引技術力度。同時要加強與國內長三角、山東半島、江蘇沿海、京津冀等經濟區的合作,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還要強化與周邊區域的協作,重點推進交通體系構建、資源開發利用、合作機制創新等方面協作。深化區域內部合作與分工,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完善區域發展規劃,整合區域產業體系,構建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要緊抓全球產業重新布局和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全方位開放體系的機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打造成為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應、共同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增長區域和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五、創造良好環境  

      第一,要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持以法制化政府建設促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從根源上解決政府干預市場經濟行為和市場主體的現象,加快建成“服務型”政府。要建設面向開放的知識產權保護運營體系,引進國內外知名知識產權保護運營機構,建立知識產權運營與交易平臺,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企業處理海外知識產權事務能力,利用信貸、質押等金融工資持續開發知識產權運營效率。按照競爭中性原則、WTO不可訴補貼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政策制定方面,對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打造公平市場環境。  

      第二,要大力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樹立全球視野、戰略眼光,以內部資源嫁接外部資源,以外生力量激活內生力量,以大市場求大發展,以大開放促大跨越。加快發展金融業,應圍繞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強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與合作,以有效措施激發地方金融發展活力,加快農村金融、消費金融、融資租賃、離岸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全面提升河南地方金融的發展規模和水平。結合跨境電子商務、多式聯運發展需要,借鑒自貿試驗區經驗,重點在引進境外金融機構、擴大跨境投融資等方面推動改革創新,提升省內金融企業服務水平;鼓勵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開展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爭取建立人民幣結算中心;利用鄭州商品交易所行業優勢,擴大期貨品種、交易場地、交割倉庫建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科技信息服務業,抓住信息(IT)時代正在走向數據(DT)時代的歷史性機遇,加快引進國內外龍頭電商、大數據及云計算服務商等,著力建設立足本省、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商及云計算數據服務基地。  

      第三,要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弘揚和傳播中原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河南“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先行力量。在這方面我們要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一要打造文化交流平臺。利用文化交流品牌以及互辦文化節等活動,助推戲曲、少林功夫、雜技、非遺民俗等獨具中原特色文化走出去。同時,積極引進海外優秀文化藝術,拓寬河南民眾的知識視野和欣賞水平。二要創新文化交流方式。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需要順應媒體融合發展大勢,創新傳播理念和傳播內容,利用“互聯網+”中原美食文化、嵩山武術文化、洛陽牡丹文化、河南中醫文化和中原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等形式,提高中原文化帶給沿線國家民眾的吸引力和“獲得感”,提升河南外宣品牌影響力和感召力。要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合作。以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數字文化等業態為重點,共同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探索建設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園區(基地)和“一帶一路”特色文創產品聚集區。三要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引進外部先進的創意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推進文化創意與工業設計、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河南傳統文化產業改造升級。  

      第四,要大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對外開放中,我們要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作為堅實基礎,作為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關鍵點與生命線,努力營造重商、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圍。要對標國際高端營商環境,打造一流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生活環境,以營商環境的優化贏得開放勝勢,從而構筑吸引企業、人才、資金等要素的平臺,改善河南人才洼地、資金洼地的劣勢。要優化辦事流程,建立起高質量現代商事登記制度、完善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以及以市場主體首負責任為機制的綜合監管制度。要創新通關監管體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營造開放融洽、親商重商的社會氛圍,讓投資者安心、放心、順心、省心。要完善商事制度,推進企業注冊電子化改革,推行企業服務“一碼通”,貫穿行政審批,公共服務與監管,便利企業信息公共共享。要嚴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嚴格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高通關效率,完善外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持續提升涉外事務服務能力,讓更多外商愿意來、能留下、能較快融入當地發展土壤。  

      (課題組主持人:王喜成  孫建華  課題組成員:王笑楠  戴雋麗  王秀芳  李瑞芳  李俊坡)


      先锋影音av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