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11月1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信陽師范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高端論壇在鄭州舉行。本次論壇議題包括“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炎黃學概論’座談”“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炎黃學學科群建設的策略、路徑和方法”“中原學與炎黃學之關系”等。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在致辭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瑰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撐,希望在研究中深刻把握炎黃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加強炎黃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近年來,信陽師范學院以學術的使命和擔當,成立炎黃學研究院,與學界專家組建學術共同體,提升炎黃文化研究質量,力推炎黃文化研究學問化、學科化,取得重要進展。
河南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副廳長刁玉華在致辭中表示,炎黃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祖根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已經沉淀為整個民族心理記憶,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撐。炎黃學的學科建設之路,還有復雜艱巨的工作要做,希望信陽師范學院按照學科建設的要求做好系統性的工作,一是聚合隊伍,多渠道延攬人才、培養人才,建設一支多學科融合、優勢互補的學科隊伍,打牢學科建設基礎;二是加強學術研究,凝練方向,突出重點,多出有分量、有特色的成果;三是認真做好課程和教材建設,打造規范成熟的炎黃學教材,推動炎黃學真正成為走進大學、甚至中小學課堂的課程;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發揮炎黃學育人的功能,做好炎黃文化的普及工作,擴大炎黃學的社會影響。
閉幕式上,炎黃學研究院院長徐光春作了總結講話。他認為炎黃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先導文化、核心文化。他從文文化之源、文化之脈、文化之魂的角度系統闡釋了炎黃文化的特質,之所以強調文化之源,是因為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之所以強調文化之脈,是因為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之所以強調文化之魂,是因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而這一上古時期歷史發展的主導人物是炎黃二帝,炎黃二帝率領先民們創造的炎黃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先導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初始紀元,成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徐光春對信陽師范學院關于《炎黃學概論》的編纂和在大學開設炎黃學公開課的做法表示贊賞。他認為,炎黃學的研究就是一項歷史性的創舉;在大學中開設炎黃學公開課,也是一項沒有做過的創舉;把研究與教學結合起來,相互促進,這也是創舉,是炎黃學研究、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信陽師范學院 朱四倍供稿)